精彩小说尽在创世书坊!手机版

创世书坊 > 其它小说 > 武媚娘的无字碑歌曲叫什么

武媚娘的无字碑歌曲叫什么

喜欢香莓的A梦圆 著

其它小说连载

主角是阿石青瑶的其它小说《武媚娘的无字碑歌曲叫什么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其它小作者“喜欢香莓的A梦圆”所主要讲述的是:腊月廿八的乾风裹着碎雪片往人衣领里阿石蹲在无字碑西侧的石匠铺手里的錾子刚碰到碑就被风卷着的一声脆响惊得停了手——不是凿石的闷是像极了丝线绷断的轻从碑顶那片积了半尺厚的雪层里传出来他抬头正看见个穿月白棉袍的姑娘站在碑手里攥着本蓝布封皮的旧书页被风吹得哗啦姑娘约莫二十出发尾沾着雪却半点不畏竟赤着手去拂碑上的积指尖触到冰凉的碑石阿石分明...

主角:阿石,青瑶   更新:2025-10-03 18:07:1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腊月廿八的乾陵,风裹着碎雪片子,往人衣领里钻。

阿石蹲在无字碑西侧的石匠铺前,手里的錾子刚碰到碑石,就被风卷着的一声脆响惊得停了手——不是凿石的闷响,是像极了丝线绷断的轻音,从碑顶那片积了半尺厚的雪层里传出来的。

他抬头时,正看见个穿月白棉袍的姑娘站在碑前,手里攥着本蓝布封皮的旧书,书页被风吹得哗啦响。

姑娘约莫二十出头,发尾沾着雪粒,却半点不畏寒,竟赤着手去拂碑上的积雪,指尖触到冰凉的碑石时,阿石分明看见她眼里亮了亮,像是找到了什么稀世珍宝。

“这碑的石纹,是‘唐青岩’。”

姑娘的声音清得像山涧水,裹着风飘过来,“你看这处——”她指着碑身左侧一道浅痕,“雨打了千年,还能看出当年凿碑时的‘顺纹走刀’,是长安城里最顶尖的石匠手艺。”

阿石捏着錾子站起身,心里犯嘀咕。

他在这碑旁住了十八年,打小跟着爷爷学凿石,听村里老人说过无数遍无字碑的故事,却从没听过“唐青岩顺纹走刀”这些说法。

更何况,腊月里来乾陵的多是寻个热闹的游客,哪有像她这样对着碑石说手艺的?

“你是来旅游的?”

阿石把錾子别在腰上,往姑娘那边挪了两步。

风更紧了,姑娘蓝布封皮的书上,隐约能看见三个褪色的毛笔字——《唐谣集》。

“算来寻个旧物。”

姑娘把书往怀里拢了拢,转头看向阿石,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錾子上,“你是‘石音人’的后人?”

阿石心里“咯噔”一下。

“石音人”是爷爷临终前才告诉的秘密——说他们老石家祖上,是守碑的匠人,能通过触摸石碑,听见前人留下的声音。

这事儿他从没跟外人提过,眼前这姑娘怎么会知道?

“你别慌。”

姑娘见他脸色变了,忙解释,“我姓青,叫青瑶。

我祖上是唐代的‘谣官’,专替宫里收集民间歌谣。

《唐谣集》里记着,乾陵无字碑旁,住着能‘听碑’的石匠,叫‘石音人’。”

她说着翻开书,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你看这页——‘长安元年,武后命谣官制《无字碑谣》,嘱石音人守之,待民声入碑,方显其文’。”

阿石凑过去看,书页上的字迹是手写的,墨色深浅不一,像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

最末一行小字,被水渍晕得有些模糊,仔细辨认,竟是“碑鸣之时,谣起之日”。

“《无字碑谣》?”

阿石皱着眉,“我只听过村里老人唱的‘武皇立碑不写字,只留清风唱旧事’,没听过什么《无字碑谣》。”

“那是残谣。”

青瑶合上书,抬头望向无字碑,雪还在下,碑顶的积雪被风刮得簌簌落,“完整的《无字碑谣》,藏在碑里。

我来这儿,就是为了找它。”

阿石正想问“怎么找”,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回头一看,是村里的李婆婆,裹着厚厚的棉袄,手里拎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些供品。

李婆婆是村里的“歌者”,每年春分,都要在无字碑前领唱古谣,祈求风调雨顺。

“阿石,这姑娘是谁啊?”

李婆婆走到近前,看见青瑶,眼里露出些疑惑。

“婆婆,她叫青瑶,是来寻《无字碑谣》的。”

阿石指着青瑶怀里的书,“她说这书里记着碑的秘密。”

李婆婆凑过去看了看书皮,脸色忽然变了,拉着青瑶的手,声音都有些发颤:“你……你是青家的后人?”

青瑶愣了愣,点头:“婆婆您认识我家祖上?”

“认识!

怎么不认识!”

李婆婆眼圈红了,从怀里掏出个玉佩,玉佩是月牙形的,上面刻着个“谣”字,“这是我家传下来的,说当年跟青家的谣官是故交,还说要是青家后人来寻碑,就把这玉佩给她。”

青瑶接过玉佩,指尖刚碰到,玉佩就发出一阵细微的暖光,竟与她怀里的《唐谣集》相呼应,书页又哗啦响了起来,这次,有一行字清晰地显现在纸上:“月牙佩映唐青岩,碑鸣需待雪融时。”

“雪融时?”

阿石看了看碑顶的积雪,“这雪最少还得下半个月,怎么融?”

青瑶没说话,走到无字碑前,把玉佩贴在碑石上。

奇迹发生了——玉佩的暖光顺着碑石的纹路蔓延开,碑顶的积雪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化作水珠顺着碑身往下流,在碑底汇成一小滩水。

更奇的是,水珠滴落的地方,竟传来一阵轻柔的歌声,细听之下,正是村里老人常唱的那句“武皇立碑不写字,只留清风唱旧事”,只是调子更婉转,后面还多了几句:“碑下藏着半勺月,映得人间万家雪;民为碑基谣为文,千年不刻也分明。”

阿石听得愣住了,这歌声像是从碑石里钻出来的,又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的,裹着雪的清冽,带着岁月的温润。

李婆婆更是激动得首抹眼泪,拉着青瑶的手说:“是《无字碑谣》!

这就是完整的《无字碑谣》啊!”

青瑶也红了眼眶,抚摸着碑石,轻声说:“祖上说得对,碑里真的藏着谣。

武皇当年立无字碑,不是不想刻字,是想让百姓的歌谣,成为最好的碑文。”

风渐渐小了,雪也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无字碑上,融化的雪水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是碑石在微笑。

阿石看着青瑶手里的《唐谣集》,看着李婆婆手里的月牙佩,又看了看眼前的无字碑,忽然明白爷爷临终前说的“等你能听懂碑的声音再说”是什么意思——碑的声音,不是凿石的闷响,是百姓的歌谣,是岁月的回响,是千年不变的人间烟火。

“青瑶姑娘,”阿石握紧了腰上的錾子,眼神坚定,“你要找完整的《无字碑谣》,我帮你。

我是石音人,我能听碑,我能帮你把谣找回来。”

青瑶看着阿石,笑了,眼里闪着光:“好。

那我们就一起,让《无字碑谣》重见天日,让所有人都知道,武皇的无字碑,不是空白,是写满了民声的‘活碑’。”

李婆婆也笑着点头,把竹篮里的供品摆在碑前,是些刚蒸好的馒头和点心。

她拿起一个馒头,掰成小块,撒在碑前的雪地上,轻声说:“武皇啊,你的心意,我们懂了。

这《无字碑谣》,我们会一首唱下去,唱给子孙听,唱给天下人听。”

阳光越来越暖,碑前的雪水渐渐渗进土里,像是碑石在回应。

阿石蹲下身,用錾子在碑旁的一小块石头上,轻轻刻下了《无字碑谣》的前两句:“武皇立碑不写字,只留清风唱旧事。”

刻完后,他摸了摸石碑,忽然听见一阵模糊的女声,像是在说“谢谢”,又像是在说“辛苦了”。

阿石抬头看向青瑶,青瑶也正好看向他,两人相视一笑。

他们都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们要沿着《唐谣集》的线索,去寻找更多关于《无字碑谣》的秘密,去还原武皇立碑的初心,去让这千年古谣,重新在人间传唱。

而乾陵的无字碑,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看着他们,等着他们把藏在碑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