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的夜夜幕如同一张沉重的幕布,悄然落在城郊的这座孤儿院上。
林烁坐在床边,窗外的月光透过老旧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一块斑驳的银色。
屋内静得只剩下呼吸声和偶尔传来的床板吱嘎。
他的床靠近窗,是整间宿舍里最冷的位置,但林烁喜欢这里。
只有在夜晚,他才能静静地思考,无人打扰。
孤儿院的日子是重复的,仿佛时间在这里被困住。
清晨的钟声,干涩的面包和稀薄的牛奶,院长的例行问候,还有那群孩子的嘈杂和喧闹。
林烁不是最年长的孩子,但他总显得比同龄人沉默。
别人说他冷淡、古怪,他却知道,这些只是保护自己的壳。
夜晚,孤儿院的喧闹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言说的压抑。
孩子们躲在被子里低声说话,交换着关于未来的憧憬或是对院内生活的抱怨。
林烁不参与,他只是在黑暗中睁大眼睛,任思绪在脑海里翻涌。
他的记忆里有一个深深的裂痕,那是父母失踪的夜晚。
林烁记得很清楚,那天的天空乌云密布,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焦灼的气息。
父母在家门口匆匆与他说再见,母亲的眼神异常慌乱,却努力笑着。
林烁问他们去哪里,父亲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说:“很快就回来。”
然后他们消失在夜色里,再没有回来。
孤儿院不问这些,院长也不会多嘴。
林烁偶尔听到大人们的低语,说他的父母是“可怜人”,甚至有人猜测他们卷入了什么麻烦。
林烁自己也不知道真相,但每当夜幕降临,那些回忆就会一遍遍浮现,像温热的潮水,将他包围。
他曾偷偷写信,试图寻求外界的帮助,可那些信如同石沉大海。
也曾在院子的角落挖掘,幻想着父母会在某个夜晚现身,带他离开这个地方。
但一切只是幻想,现实是枯燥和无望。
孤儿院的规矩严苛。
晚饭后,院长会巡视每一间宿舍,确保没有孩子藏着零食或违禁物品。
林烁学会了将珍藏的小物件藏在床板底下——一只破旧的怀表,是父亲留下的唯一东西。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会悄悄取出来,贴在胸口,仿佛能感受到父母的温度。
今晚格外安静。
林烁听到隔壁房间的阿强小声抽泣,阿强是新来的孩子,父母车祸去世。
他想起自己刚到孤儿院时的情景,也是这样在黑夜里悄悄流泪,不敢发出声音,害怕被别人看见自己的脆弱。
林烁没有过去安慰阿强,他知道,孤儿院的夜晚只能靠自己熬过去。
有时候,林烁会仰望窗外的月亮,想象父母也在同一片天空下思念着他。
他坚信父母不是抛弃他,而是遇到了无法抗拒的灾难。
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在冷漠与孤独中咬牙坚持。
院长李姨偶尔会在夜间来巡视。
她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响,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抗拒的冷漠。
林烁曾希望李姨能像母亲一样温柔,可现实是,她只在意纪律和规矩。
孤儿院不是家,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风港。
夜色更深了,林烁依旧无法入睡。
他翻来覆去,思绪如同乱麻。
父母的失踪在他心里埋下了疑问——为什么他们要离开?
去了哪里?
为什么只留下他一个人?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只剩下回忆和怀疑。
他记得父亲曾在深夜里低声对母亲说话,谈论着什么“选择”和“责任”。
林烁听不懂,却敏锐地感受到那种紧张和不安。
也许,父母的离开并非偶然,而是某种无法言说的命运。
突然,走廊尽头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林烁心头一紧,院长李姨的声音随之响起:“林烁,出来一下。”
他穿上拖鞋,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口。
院长的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严肃,她递给林烁一封信,说是有人委托送来的。
林烁接过信,手微微颤抖。
他感受到信封里传来的温度,仿佛有某种力量在召唤他。
院长没再说话,转身离去,只留下林烁独自站在门口。
林烁回到床边,慢慢打开信封,却发现里面只是一张纸条,纸上写着一句话:“命选之人,将于夜色中醒来。”
林烁愣住了。
他的心跳加快,脑海里浮现出父母曾经的神秘谈话,还有那一夜的离别。
他意识到,这封信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某种暗示,某种指引。
他的命运,似乎正在悄然改变。
孤儿院的夜,依旧冷清而压抑。
但林烁的内心,却在这一刻燃起了一丝微光。
他看着窗外的月亮,握紧了手中的怀表和纸条,仿佛抓住了希望的绳索。
他知道,属于他的答案,正在黑暗中等待着他去揭开。
夜晚很长,但林烁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或许并不孤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