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创世书坊!手机版

创世书坊 > 穿越重生 > 穿越成大明皇太子

穿越成大明皇太子

一明儿惊人 著

穿越重生连载

由朱元璋朱标担任主角的穿越重书名:《穿越成大明皇太子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指尖划过泛黄的《明史》书油墨香混着午后阳光的暖是我结束研究生生涯后最惬意的时作为明史方向的学朱标这个名字于我而早己不是史书上冰冷的文字——他是洪武朝最耀眼的一抹暖是朱元璋铁腕治下唯一的温柔缓却又以三十七岁的盛年猝然离徒留大明王朝走向一场血色靖指尖划过“朱标监宽仁恤民”的字句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猛地攥住台灯电流似有若无的滋滋声在耳畔放眼前的书页扭曲成...

主角:朱元璋,朱标   更新:2025-10-11 00:53:5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指尖划过泛黄的《明史》书页,油墨香混着午后阳光的暖意,是我结束研究生生涯后最惬意的时光。

作为明史方向的学生,朱标这个名字于我而言,早己不是史书上冰冷的文字——他是洪武朝最耀眼的一抹暖色,是朱元璋铁腕治下唯一的温柔缓冲,却又以三十七岁的盛年猝然离世,徒留大明王朝走向一场血色靖难。

指尖划过“朱标监国,宽仁恤民”的字句时,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猛地攥住我。

台灯电流似有若无的滋滋声在耳畔放大,眼前的书页扭曲成旋涡,书桌、书架接连模糊。

我伸手想扶住桌沿,却只触到一片虚空,意识如坠深海,彻底陷入黑暗。

我正对着“太子标,太祖嫡长子,母高皇后马氏”这行记载出神,思绪翻涌间,总忍不住想:若他能活得再久些,若他能亲手接过洪武的基业,朱棣的靖难旗是否还会竖起?

海禁的铁幕下,是否会有另一条走向深蓝的航线?

恍惚间,书桌旁的台灯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电流声,蓝白色的火花骤然窜起,我下意识去拨弄电源线,指尖传来一阵剧痛,眼前的史书、书桌、窗外的梧桐叶瞬间扭曲成一片混沌,意识如坠无底深渊。

再次睁眼时,鼻腔里灌满了陌生的香气——不是现代空气清新剂的工业味,而是某种混合了檀香与草药的温润气息。

我想抬手揉揉发胀的太阳穴,却发现西肢沉重得如同灌了铅,只能勉强转动眼珠:雕花的紫檀木拔步床,挂着水绿色软罗烟帐,帐角缀着的珍珠流苏轻轻晃动;身下是铺着三层的云锦褥子,触感细腻得让人心颤;不远处的八仙桌上,放着一只汝窑青瓷碗,碗沿还沾着些许乳白色的奶渍。

这不是我的出租屋,甚至不是任何一个我去过的博物馆展厅。

我努力想开口询问,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婴儿般咿咿呀呀的声响。

这荒谬的现实如惊雷般劈进脑海——我低头看向自己蜷缩的、胖乎乎的小手,再联想到方才史书上的朱标,一个疯狂的念头再也抑制不住:我穿越了,穿成了刚出生的大明嫡长子,朱标!

混乱中,一段不属于我的记忆碎片涌入脑海:产房里马皇后虚弱却温柔的笑容,朱元璋粗糙手掌轻轻触碰我脸颊时的小心翼翼,还有宫廷女官们“嫡长子降生,大明之福”的低语。

原来,那个因触电而停止呼吸的现代研究生,竟以这样离奇的方式,在洪武元年的南京皇宫里获得了新生。

当最初的震惊与慌乱褪去,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开始在心底发酵。

我可是带着六百年历史记忆的“朱标”!

吕氏的温婉背后藏着的政治野心,朱允炆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朱棣狼子野心下的雄才大略,还有姚广孝那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的冷酷,马三宝后来七下西洋的壮举……这些未来的人与事,此刻都还只是历史的伏笔,而我,成了能改写伏笔的人。

可低头看看自己连翻身都做不到的小身板,又忍不住无奈失笑。

改变历史哪有那么容易?

眼下的我,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只能在乳母的怀中,听着宫人们谈论朝堂的琐事:北边的元军残余还在作乱,南边的张士诚旧部仍有异动,朝堂上李善长与刘基的党争己初露端倪,而朱元璋为了稳固统治,正着手整顿吏治,严刑峻法的阴影己悄然笼罩。

但这又如何?

我握着的,是历史的剧本啊。

我知道海禁政策会在百年后困住大明的脚步,让曾经的海上霸主沦为西方殖民者的背景板。

如今海禁初行,虽有防备倭寇的必要,却也并非毫无转圜余地——未来我若能说服朱元璋。

先开放有限的通商口岸,再逐步建立规范的海关制度,或许能为大明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通道,让丝绸、瓷器与茶叶,不仅能通过陆路运往西域,更能远销至南洋、欧洲。

我也知道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会束缚无数工匠与商人的创造力。

那些在江南地区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该是大明走向近代化的火种,却被“重农抑商”的铁律死死压制。

待我长大,或许可以从编纂农书、改进农具入手,先稳固农业根基,再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由,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鼓励商业流通——毕竟,充盈的国库,才是支撑王朝长治久安的底气。

还有军屯制,此刻虽能解决军队粮草问题,却也埋下了土地兼并的隐患。

军户们世代为兵,既要戍边又要种地,一旦遇到灾年或战事频繁,便会因不堪重负而逃亡,导致军屯荒废、军力衰退。

未来我若能推动改革,实行“兵农分离”,让士兵专司操练,再以国库拨款或合理的赋税制度保障军需,或许能避免军屯制的崩坏,让大明的军队始终保持战斗力。

阳光透过窗棂,在被褥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乳母轻轻拍着我的背,哼着不知名的摇篮曲。

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这具婴儿身体里跳动的、属于现代灵魂的心脏。

前路必然充满挑战:朱元璋的猜忌与铁腕,朝堂势力的盘根错节,还有历史惯性的强大阻力,都可能让我的努力付诸东流。

但我不害怕。

我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史书前扼腕叹息的研究生,而是大明王朝的嫡长子,是未来的太子朱标。

我拥有现代的知识与视野,更拥有这个时代最尊贵的身份与机遇。

从现在起,我会学着适应婴儿的生活,学着在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呵护下长大,学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身边的人,为未来的变革积蓄力量。

或许,这一次,靖难之役的烽火不会点燃南京的城墙;或许,这一次,大明的龙旗能飘扬在更广阔的海洋;或许,这一次,中国的近代史,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模样。

我在心底默默许下誓言:以朱标之名,承洪武之业,开大明之新篇。

这六百年的等待与期许,定不会辜负。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