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创世书坊!手机版

创世书坊 > 其它小说 > 坠落之日

坠落之日

詹姆斯图图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坠落之日讲述主角陈明轩王小红的甜蜜故作者“詹姆斯图图”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2040 年 10 月的西北秋风把黄土高原的沟壑吹得愈发清石洼村的窑洞依山而像撒在山梁上的粗陶陈明轩的医疗站就是最东头那间 —— 窑洞翻新外墙抹了新门口挂着块木上面用红漆写着 “石洼村医疗站”,字是村里的老支书张建国写笔锋遒却被岁月磨得有些发清晨六天刚蒙蒙陈明轩己经绕着山梁跑完了五公背包里的二十斤沙袋压在肩汗水浸透了他的灰色运动贴在后...

主角:陈明轩,王小红   更新:2025-10-11 18:47:5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2040 年 10 月的西北省,秋风把黄土高原的沟壑吹得愈发清晰。

石洼村的窑洞依山而建,像撒在山梁上的粗陶碗,陈明轩的医疗站就是最东头那间 —— 窑洞翻新过,外墙抹了新泥,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 “石洼村医疗站”,字是村里的老支书张建国写的,笔锋遒劲,却被岁月磨得有些发白。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陈明轩己经绕着山梁跑完了五公里。

背包里的二十斤沙袋压在肩上,汗水浸透了他的灰色运动衫,贴在后背。

他停在山梁顶的老槐树下,从口袋里摸出个军用指南针 —— 金属外壳磨得发亮,是他 2037 年退役时从特种部队带出来的纪念品,表盘里的指针稳稳指着南方,这三年来,除了偶尔的磁暴,从没有过偏差。

“陈医生,又跑山咧?”

山下传来喊声,是村西头的张大爷,背着个竹筐,要去沟里捡柴。

陈明轩挥了挥手,把指南针揣回口袋,顺着土路往下走。

“张大爷,您慢点,沟里的石头滑。”

他的声音带着点西北口音,是这三年跟村民学的,原本的南方腔调早被风沙磨淡了。

回到医疗站时,王小红己经到了。

她是村里的小学老师,也是陈明轩的医疗助手,二十出头,扎着马尾,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给陈明轩带的早饭 —— 两个玉米饼,一碟咸菜,还有个温热的鸡蛋。

“陈医生,您先吃饭,我把昨天的病历整理好。”

她把布包放在窑洞外的石桌上,熟练地掀开医疗站的门帘,里面的药柜擦得一尘不染,最上层摆着几瓶常用药,标签都是她用马克笔重新写的,怕陈明轩看不清。

陈明轩坐在石凳上,咬了口玉米饼。

饼是王小红娘蒸的,带着玉米的甜香。

他看着王小红在药柜前忙碌的身影,想起三年前刚到村里时的样子 —— 当时医疗站还是间漏风的旧窑洞,是王小红帮他一起打扫、刷墙,村民们凑钱买了新的药柜,张大爷还特意打了这张石桌,说 “陈医生看诊时能坐会儿”。

“张大爷的伤口该换药了。”

王小红突然说,手里拿着病历本,“他上礼拜捡柴时被荆棘划了手背,您说今天得换第二次药。”

陈明轩点头,放下玉米饼,从医用箱里翻出消毒棉和纱布。

这只医用箱是他退役时带的,深绿色的帆布面,边角磨出了毛边,侧面贴着块褪色的胶布,上面印着 “0719”—— 那是他在特种部队医疗分队的士兵编号,他用黑笔涂了大半,只留了个模糊的印记,怕村民问起。

两人往张大爷家走,路上要经过村里的小学。

孩子们刚到校门口,看见陈明轩,都围过来喊 “陈医生好”。

王小红笑着把孩子们赶进教室,回头对陈明轩说:“您现在可是村里的‘孩子王’,上次小刚发烧,您给他扎针时讲的‘外面工作遇到野狗’的事,他现在天天跟同学说。”

陈明轩无奈地笑了笑。

他从不说 “战场”,只说是 “以前在外面做医疗支援时的事”—— 孩子们听不懂 “维和任务武装分子”,他就换了个温和的说法,没想到反而成了孩子们眼里的 “英雄”。

张大爷家在村西头,也是间窑洞,门口堆着晒干的玉米杆。

看见他们来,张大爷赶紧搬了两个小马扎出来,手背的伤口用纱布包着,是陈明轩上次给换的,还很整齐。

“陈医生,您这手艺真没说的,我这伤口一点都不疼了。”

张大爷搓着手,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陈明轩解开纱布,伤口己经结痂,边缘没有红肿。

他用生理盐水轻轻擦了擦,动作又快又稳 —— 这是在特种部队练出来的,在丛林里给战友处理伤口,往往只有几分钟时间,慢一点就可能危及生命。

王小红在旁边递纱布,看着他的动作,突然说:“陈医生,您包扎的手法跟电视里的军人一样,又快又好。”

陈明轩的手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以前在医学院学的标准手法,都一样。”

他没多说,把纱布缠好,叮嘱张大爷 “别沾水,再过三天来拆纱布”,就带着王小红往回走。

傍晚时分,医疗站没了病人。

陈明轩把药柜锁好,从床底拖出个木箱子 —— 里面是他的 “秘密”:一套叠得整齐的迷彩服(肩章早己拆下),一本翻旧的《战场急救手册》(扉页有老队长李云龙的签名,被胶布遮了大半),还有个黑色铁盒,里面是退役时部队发的加密应急通讯器。

按规定这通讯器用于 “极端情况下联系军方应急渠道”,他三年来从没开过机,只偶尔拿出来擦一擦,金属外壳上的军徽还能看清轮廓。

他把迷彩服拿出来,贴在脸上闻了闻,还有淡淡的丛林泥土味。

那是他在非洲维和时穿的,上面还留着个弹孔 —— 当时为了掩护受伤的战友,他被流弹擦伤了胳膊。

他轻轻抚摸着弹孔,想起李云龙当时说的话:“陈明轩,你是个好医生,更是个好兵 —— 不管到哪,别丢了军人的底子。”

“陈医生,天黑了,我帮您把灯点上吧?”

王小红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明轩赶紧把迷彩服叠好,放回木箱,拖回床底。

“不用,我这就关店了。”

他走出门,看见王小红手里拿着个灯笼,橘黄色的光映着她的脸,很柔和。

“您明天还去跑山吗?

我娘说给您蒸了红薯,明天早上我给您带来。”

“不用麻烦,我自己煮点粥就行。”

陈明轩说。

王小红摇摇头,把灯笼塞给他:“您拿着,晚上路黑。

我娘说了,您是村里的恩人,这点小事不算啥。”

说完,她转身就往家走,马尾在身后晃了晃,没看见陈明轩手里攥着灯笼的指节,悄悄泛了白。

陈明轩站在门口,看着王小红的身影消失在窑洞之间的小巷里。

他举起灯笼,往自己的窑洞走 —— 那是间离医疗站不远的小窑洞,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墙上挂着张西北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山梁上的几条小路,是他跑山时踩出来的安全路线。

他把灯笼放在桌上,从木柜里拿出猎弩 —— 这把弩是他刚到村里时,经乡派出所批准申领的,用于防备山梁上的野狼。

弩身是深棕色的实木,箭尾缠着防滑的布条,他坐在桌前慢慢擦拭,动作熟练得像在摆弄自己的手。

他以为,这样平静的乡村生活,会一首持续下去,却不知道,三天后的那个夜晚,一道蓝光会划破这片天空,彻底打碎他想要的安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