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创世书坊!手机版

创世书坊 > > 诬我叛国?我杀穿宫廷(凌风赵恒)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诬我叛国?我杀穿宫廷(凌风赵恒)

诬我叛国?我杀穿宫廷(凌风赵恒)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诬我叛国?我杀穿宫廷(凌风赵恒)

山间暮雨 著

奇幻玄幻完结

小编推荐小说《诬我叛国?我杀穿宫廷》,主角凌风赵恒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爆,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大夏武圣凌风,率三千玄甲铁骑平定北境,拓土千里,却在凯旋之日,迎来了一纸罪臣诏书。功高震主,君臣猜忌,面对满朝文武的构陷与皇室供奉的围杀,凌风不再隐忍。他于奉天殿上拔剑而起,一剑斩群臣,一念废君王,以超越凡俗的“武圣”之力,将腐朽的皇权踩在脚下。 然而,当他以为掌控一切之时,一个名为“青衣楼”的神秘组织浮出水面。原来,这场颠覆朝堂的血色风暴,竟是对方借刀杀人的棋局,而他,就是那把最锋利的刀。为揪出幕后黑手,凌风悍然发动国战,千里奔袭踏入邻国南楚。空城为饵,火海为局,十万大军为网,一场针对他的惊天杀局就此展开。在这盘棋局的终点,等待他的不只是敌人,还有一个关乎他自身力量来源,足以颠覆世界的太古秘密——他,竟是开启某个古老存在的“钥匙”。

主角:凌风,赵恒   更新:2025-10-08 17:47:2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大夏,天启三十一年,冬。

皇城奉天殿,百官肃立,金炉里的瑞炭烧得通红,却驱不散殿内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身披玄麟重甲的凌风,就站在这片寒意的中央。

他甲胄上未干的血迹呈暗红色,那是北境蛮族三十万大军的最后悲鸣,也是他为大夏王朝立下的不世之功。

他手中的帅印“镇北”二字,依旧散发着冰冷的铁血气息。

他刚刚率领三千玄甲铁骑,自北境雪原奔袭八百里归来,身后的功勋足以让任何一位臣子封侯拜相。

可此刻,迎接他的并非是庆功的礼乐与皇帝的嘉奖,而是一种近乎凝固的死寂。

凌风的目光平静如渊,扫过殿上文武。

左列的文官以当朝太师李斯远为首,一个个低眉顺眼,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脚下的金砖里藏着治国安邦的至理。

右列的武将们则神情复杂,有敬畏,有嫉妒,也有几分难以言喻的怜悯。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了那九十九级台阶之上的龙椅。

天启帝赵恒,大夏的君主,正襟危坐。

他面色苍白,眼神躲闪,不敢与凌风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眸子对视。

他那只搭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

不对劲。

从踏入皇城的那一刻起,凌风就察觉到了这股诡异的氛围。

迎接他的禁军校尉神色慌张,引路的太监步履匆匆,而这奉天殿内本该为他响起的赞歌,却被这沉闷的寂静所取代。

他横扫北境,坑杀蛮族三十万主力,斩其王庭,拓土千里,为大夏换来了至少五十年的边境安宁。

如此泼天大功,换来的却是君臣猜忌的眼神。

“臣,凌风,幸不辱命,己尽诛北蛮,携镇北印,前来复命。”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字字句句都带着沙场的金石之声,震得那些文官的心头发颤。

龙椅上的赵恒身体一僵,似乎被这声音惊到。

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却依旧没有开口。

反倒是文官之首的太师李斯远,颤巍巍地走出队列,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他浑浊的老眼看了凌风一眼,其中没有丝毫敬意,反而带着一丝冰冷的快意。

“镇北将军凌风,接旨。”

李斯远的声音尖锐而刻薄,与凌风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凌风眉头微皱,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愈发浓烈。

他没有依例下跪,只是单手按住腰间的佩剑“惊蛰”,冷冷地看着李斯远。

这柄剑,是先帝所赐,曾随他斩将夺旗,剑下亡魂无数。

此刻剑鞘微鸣,似在呼应主人的心绪。

李斯远被他看得心中一寒,但想到身后龙椅上那位的支持,胆气又壮了起来。

他清了清嗓子,展开圣旨,用一种近乎宣判的语气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北将军凌风,于北境一战,名为拓土,实为养寇自重。

擅自坑杀蛮族降卒,有伤天和,致使北境怨气冲天,民心不稳。

又查,其与蛮族残部私下立有盟约,意图割裂北境,拥兵自立,其心可诛!”

“嗡!”

圣旨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殿中众人的心头。

尤其是那些曾与凌风并肩作战的武将们,一个个面露惊骇与不可置信之色。

坑杀降卒?

那是蛮族诈降,欲行刺杀之事,被凌风当机立断所破。

私立盟约?

更是无稽之谈,北蛮王庭都被他亲手踏平,与谁立约?

这是构陷,是赤裸裸的污蔑!

凌风脸上的平静终于被打破了。

他没有愤怒,没有咆哮,嘴角反而勾起一抹极度冰冷的讥讽弧度。

他终于明白,这场“庆功宴”的真正菜色是什么了。

功高震主,鸟尽弓藏。

多么古老而又现实的戏码。

李斯远没有停下,他享受着将这位大夏武圣踩在脚下的快感,继续念道:“凌风身为臣子,不思忠君报国,反蓄谋反之心。

朕念其曾有微功,不忍立时处决。

特下此诏,削其兵权,夺其爵位,收其‘镇北’帅印,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钦此!”

念完最后一个字,李斯远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将圣旨一合,冷眼看着凌风,阴阳怪气地说道:“凌风,你还不跪下谢恩,接下这份罪臣之诏?”

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凌风身上,他们想看看这位年仅二十岁就封号“武圣”的传奇,这位凭一己之力挽救大夏国运的战神,在面对这等弥天大冤时,会是何种反应。

是会暴怒反抗,血溅当场?

还是会屈辱认罪,束手就擒?

凌风没有看李斯远,他的目光穿过百官,越过台阶,再次与龙椅上的赵恒对视。

这一次,赵恒没有躲闪。

他的眼中充满了恐惧、猜忌,以及一丝被凌风看穿后恼羞成怒的狠厉。

凌风笑了。

那笑声很轻,却让殿内的温度骤然又降了几分。

“陛下。”

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份诏书,是你亲笔所书?”

赵恒被他问得一窒,强撑着帝王的威严,色厉内荏地喝道:“放肆!

凌风,罪证确凿,你还想狡辩不成?

来人!”

随着他一声令下,殿外传来整齐而沉重的甲胄碰撞声。

一队队身披金甲的御林军鱼贯而入,手持长戟,腰挎钢刀,将整个奉天殿围得水泄不通。

为首的,正是御林军统领,陈景之。

陈景之曾是凌风的手下败将,此刻却是一脸得意。

他走到殿中,对凌风抱拳,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凌将军,哦不,现在该叫你罪人凌风了。

末将奉旨,前来拿你归案,还请你不要让我们难做。”

他晃了晃手中的一叠文书,高声道:“这上面,有你与北蛮可汗来往的书信,还有你军中将领的指认画押,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凌风的目光扫过那些所谓的“书信”,上面的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连他用笔的习惯都考虑到了。

好手段,真是好手段。

他收回目光,不再看任何人。

他只是缓缓地,抬起了自己的右手。

那只手,曾握过长枪,挽过强弓,也曾签署过决定千军万马生死的军令。

此刻,这只手轻轻地解下了腰间的“镇北”帅印。

看到这一幕,赵恒和李斯远的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们以为,凌风终究是选择了屈服。

毕竟,一人之力,如何能抗衡整个皇权?

然而,凌风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所有人的笑容都凝固在了脸上。

他没有将帅印呈上,而是随手一抛,那枚重达百斤、由深海玄铁铸成的帅印,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被他轻飘飘地扔在了地上。

“哐当!”

一声巨响,仿佛惊雷炸响在奉天殿中。

坚硬的金砖地面,竟被砸出了一个清晰的凹坑,裂纹如蛛网般蔓延开来。

“这帅印,是先帝托我镇守国门所赐,不是你这等宵小之辈有资格收回的。”

话音未落,一股无形的气势从凌风体内轰然爆发。

那不是内力,也不是真气,而是在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最纯粹、最恐怖的杀气。

刹那间,整个奉天殿仿佛化作了九幽地狱。

百官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流扼住了自己的咽喉,呼吸困难,双腿战栗。

那些身经百战的御林军,握着兵器的手竟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长戟的戟刃发出了“嗡嗡”的悲鸣。

李斯远首当其冲,被这股杀气一冲,老脸瞬间惨白如纸,连退数步,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狼狈不堪。

龙椅上的赵恒更是如遭雷击,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从血海中走出的修罗。

那尸山血海的幻象,让他浑身冰冷,连帝王的威仪都无法维持,瘫软在龙椅之上。

凌风缓缓抬起头,那双漆黑的眸子里,再无一丝平静,只剩下滔天的怒火与凛冽的杀意。

“污蔑我叛国?”

他的声音仿佛来自深渊,一字一句,都带着血腥的味道。

“很好。”

“既然你们说我反,今日,我便反给你们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