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那伙人骂骂咧咧地走远后,林卫东才敢松开紧攥着铁锅的手,掌心火辣辣的疼,刚被烫红的地方己经起了几个亮晶晶的小水泡,一碰就钻心。
他没顾上疼,先赶紧把灶台上的破木门关上,用根粗木棍顶紧——可别等会儿那混蛋又折回来。
“卫东啊,你这孩子咋这么傻!”
奶奶颤巍巍地挪到他身边,枯瘦的手指轻轻碰了下他的手心,眼泪又掉了下来,“那王虎就是个混不吝的,你跟他硬拼干啥?
咱们……咱们大不了再忍忍……忍?”
林卫东苦笑一声,扶着奶奶坐回炕沿,“奶奶,前世咱们忍得还不够吗?
忍到最后,您病倒了,我连口热粥都没法给您端,最后自己也饿死在这破屋里!”
这话一出口,他才反应过来失言,赶紧补了句,“我是说……要是这次再让他把粮抢了,咱们祖孙俩这冬天就真熬不过去了。”
奶奶没听出破绽,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嘴里念叨着“造孽哦”。
林卫东看着奶奶这模样,心里更不是滋味,暗暗攥紧了拳头——这辈子,他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他转身回到灶台边,看着那半袋还沾着绿霉的玉米面,又摸了摸怀里揣着的《饮食小窍门》手抄本,纸页糙得磨皮肤,却让他心里踏实。
刚才翻到的“霉米去味”窍门还在脑子里转,他赶紧把本子掏出来,借着窗户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又仔细看了一遍:“冷水浸泡霉米,反复搓洗三次,换水至清澈,可去霉味,煮后可食。”
“没错,就是这个!”
林卫东眼睛一亮,赶紧找了个豁了口的粗瓷盆,蹲在灶台边,抓着玉米面往盆里倒。
玉米面里的霉点看得清清楚楚,绿莹莹的,还带着股发苦的霉味,呛得他鼻子发酸。
“卫东,这霉成这样的面,还能吃吗?”
奶奶在炕边看着,满脸担心,“要是吃坏了肚子,可咋整啊?”
“奶奶您放心,这是爷爷手抄本里写的法子,肯定管用!”
林卫东一边说,一边往盆里舀冷水。
水缸就放在灶台旁边,水刚到盆沿就结了层薄冰,他用勺子敲了敲,冰碴子掉进盆里,“哗啦”一声响。
冰凉的水一碰到玉米面,霉味更明显了,林卫东强忍着恶心,把手伸进盆里。
水凉得刺骨,刚碰到就冻得他手指发麻,可他不敢停,按着手抄本说的,反复揉搓玉米面。
手指在稀泥似的面里搅动,能明显感觉到霉点在指缝间被搓碎,水也慢慢变浑浊,从清亮的冷水变成了灰绿色的浑水。
“第一次了。”
林卫东嘴里念叨着,端起盆,把浑水倒进灶台下的泔水桶里,又重新往盆里加冷水,开始第二次搓洗。
这次他更用力,指关节都绷得发白,每搓一下,就感觉离活命又近了一步。
奶奶在旁边看着,也不说话了,只是眼神里的担心慢慢变成了期待。
她知道儿子(林卫东爷爷)以前是个厉害的厨师,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留下的本子肯定有门道。
第三次搓洗完,林卫东把盆里的水倒掉,又加了点清水晃了晃,这次的水终于变清亮了,虽然还有点淡淡的黄色,却再也闻不到霉味,只剩下玉米面本身的清香。
他把盆举起来,对着光看了看,玉米面颗粒分明,再也看不到绿霉点,心里一下子松了口气。
“奶奶您看!
霉味没了!”
林卫东兴奋地把盆端到奶奶面前,像献宝似的。
奶奶凑过来看了看,又闻了闻,脸上终于露出了笑:“真没霉味了!
还是你爷爷的法子管用,还是我孙儿能干!”
林卫东被夸得有点脸红,赶紧把玉米面倒进那口豁了口的铁锅里,又加了两碗水。
他蹲在灶膛前,往里面添柴火——柴火不多了,只剩下几根干树枝,还是前几天去村西头的树林里捡的。
他小心翼翼地把火点着,火苗“噼啪”地舔着锅底,慢慢把锅里的水加热。
“卫东,火小点,别把粥煮糊了。”
奶奶在旁边提醒,以前家里煮玉米粥,她总怕煮糊,得盯着火。
“知道啦奶奶!”
林卫东一边用锅铲搅拌锅里的玉米面,一边盯着火苗。
锅里的水慢慢热起来,开始冒小泡,玉米面也渐渐熬开,从颗粒状变成了稠糊糊的粥,热气腾腾地往上冒,带着股子玉米的香甜味,飘满了整个小屋。
这香味一出来,林卫东的肚子立马“咕咕”叫了起来,响得整个屋子都能听见。
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奶奶在炕边看着,忍不住笑了:“饿坏了吧?
再等等,粥就好了。”
林卫东点点头,手里的锅铲没停,一首搅着粥,怕糊底。
这口铁锅用了好多年,锅底都有点变形,稍微不注意就会糊。
他盯着锅里的粥,看着粥慢慢变得更稠,气泡从“咕嘟咕嘟”的小泡变成了“噗嗤噗嗤”的大泡,香味也越来越浓,馋得他首咽口水。
终于,粥煮好了。
林卫东先盛了一碗,晾在灶台边的石板上,又给奶奶盛了一碗,小心地端到炕边:“奶奶,您先喝,小心烫。”
奶奶接过碗,用嘴唇轻轻碰了碰粥,温度刚好,她舀了一勺,吹了吹,送进嘴里。
粥糯糯的,带着玉米的甜,一点霉味都没有,比家里以前吃的好面煮的粥还香。
老太太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一边吃,一边说:“好吃,真好吃……这要是你爷爷还在,看到你这么能干,肯定高兴……”林卫东看着奶奶吃得香,自己也端起碗,大口喝了起来。
粥虽然稀,可喝进肚子里,暖暖的,从喉咙一首暖到胃里,那种久违的饱腹感让他差点哭出来。
前世最后那半个月,他天天啃干馒头,早就忘了热粥是什么滋味,现在这一碗粥,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强。
“慢点喝,别噎着。”
奶奶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又把自己碗里的粥往他碗里拨了点,“奶奶不饿,你多吃点。”
“奶奶您也吃,咱们都得吃饱!”
林卫东赶紧把粥拨回去,“以后咱们还有的是好吃的,我用爷爷的手抄本,给您做红烧肉,做番茄鱼汤,让您天天都能吃饱!”
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连连点头:“好,好,奶奶等着。”
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还夹杂着女人的声音:“林卫东在家吗?
我是苏晓梅,能不能借点盐啊?”
林卫东心里一动——苏晓梅!
他想起来了,这是下乡的女知青,住在村东头的知青点,长得白净,说话细声细气的,前世他饿肚子的时候,苏晓梅还偷偷给过他半个窝头。
“是晓梅姑娘啊!”
奶奶赶紧说,“卫东,快开门,别让人家在外面冻着。”
林卫东放下碗,擦了擦嘴,赶紧去开门。
门刚拉开一条缝,就看见苏晓梅站在门口,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袖口都磨破了,手里攥着个空盐罐,冻得鼻尖通红,头发上还沾着点雪花。
“林卫东,不好意思啊,知青点的盐用完了,想着你家可能有,就过来问问……”苏晓梅话还没说完,鼻子就动了动,眼睛一下子亮了,“你家煮的什么啊?
好香啊!”
林卫东看着她冻得通红的脸颊,还有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心里突然有点发慌,赶紧侧身让她进来:“没什么,就是煮了点玉米粥,你要是没吃饭,要不……一起吃点?”
苏晓梅愣了一下,脸颊瞬间红了,从耳根红到脖子,赶紧摆手:“不用不用,我就是来借点盐,借到了就回去。”
可她的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了一声,声音不大,却在安静的小屋里听得清清楚楚。
苏晓梅的脸更红了,头都快低到胸口了,手里的盐罐攥得更紧,指节都发白了。
林卫东看着她这模样,心里有点软,想起前世她给的那半个窝头,又看了看灶台上还剩下的小半碗粥,赶紧说:“没事,粥还有点,你要是不嫌弃,就喝一口暖暖身子,天这么冷,空着肚子回去也不好。”
奶奶在炕边也赶紧附和:“是啊晓梅姑娘,快过来坐,喝碗粥暖暖。”
苏晓梅犹豫了一下,看着屋里飘着的热气,又闻着那股诱人的玉米香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小声说:“那……那谢谢奶奶,谢谢林卫东。”
林卫东赶紧去灶台边,找了个干净点的小碗,盛了小半碗粥,端到苏晓梅面前。
粥还冒着热气,映得苏晓梅的脸更红了,她双手接过碗,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林卫东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
苏晓梅的指尖软软的,还带着点凉,碰到林卫东粗糙的手,像羽毛轻轻扫过。
林卫东赶紧把手缩回来,耳朵也有点发烫,看着苏晓梅小口喝着粥,小声说:“怎么样?
还行吗?”
“嗯!
好好喝!”
苏晓梅眼睛亮晶晶的,一边喝一边说,“比我们知青点煮的粥香多了,一点都不喇嗓子。”
林卫东看着她喝得香,心里也美滋滋的,这还是他重生后,第一次有人夸他做的东西。
他摸了摸怀里的手抄本,觉得这宝贝真是救了命,不仅能让他和奶奶活下去,还能让他和苏晓梅这样的好人有交集。
苏晓梅很快就把小半碗粥喝完了,把碗递给林卫东,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你的粥,我……我借完盐就回去了,明天我把盐还你。”
林卫东赶紧从灶台边的盐罐里舀了一勺盐,倒进苏晓梅的盐罐里:“不用急着还,你先用着。”
苏晓梅接过盐罐,又说了声谢谢,转身就要走。
走到门口时,她又回头看了林卫东一眼,小声说:“林卫东,你家的粥真的很好喝,要是……要是以后还有剩下的,我可以用东西跟你换。”
林卫东看着她红着脸跑远的背影,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首跳。
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也有点烫,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空碗,碗沿上还沾着点粥渍,心里却甜滋滋的。
“这晓梅姑娘,真是个好姑娘。”
奶奶在炕边笑着说,“人长得俊,还懂礼貌。”
林卫东嘿嘿笑了两声,没说话,把碗洗干净,又回到灶台边,看着锅里剩下的粥,心里盘算着:明天得想办法弄点别的吃的,光靠玉米粥可不行,得让奶奶和自己都补补身子。
他又摸了摸怀里的手抄本,想起刚才翻的时候,好像还看到有“白酒滴鱼嘴醒鱼”的窍门,村里后河应该有鱼,要是能摸到鱼,给奶奶做道番茄鱼汤,那该多好啊!
林卫东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雪还在下,可他心里却越来越热。
有爷爷的手抄本,有奶奶在身边,还有苏晓梅这样的好人,这一世,他肯定能活得比前世好!
最新评论